中國去年專利申請居世界首位
專利申請量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這讓我們擁有了“專利大國”的美譽。這一美譽具有讓國人引以為豪的地方,那就是表明我們的科技創新具有較高的潛力。不過,科技創新潛力并不代表科技創新能力。因為我們企業申請的大量專利并沒有真正投入使用,用于提升產品質量。這就是當下我國產品供給整體質量不高、創新程度不足的根源。用一句話說,我們是“專利大國”,卻不是“專利強國”。
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與水平過低,這使得不少企業不愿將專利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當一些企業花費大量人財物進行專利研發,千方百計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時,另一些企業只需付出較低成本,依靠仿造假冒他人產品就能很好生存,這讓專注于專利研發轉化的企業情何以堪?即使仿造假冒企業在侵權之訴中敗下陣來,其承擔的違法成本也可能不具備足夠的威懾力,從而導致一些企業寧愿讓自己研發的專利停留在概念里。是致力于自己創新抑或模仿與抄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對成本和收益的分析。
在專利保護上,應全面引進懲罰性賠償制度,以增大侵權成本。有企業坦言,他們專注于研發專利,卻不敢去申請專利,“一旦申請,就要對公眾公開專利內容,有些競爭對手可能會模仿,這會對我們造成致命打擊”。專利企業擔心仿造假冒對他們造成致命打擊,反過來,要保護好企業研發專利的初心,也應該對仿造假冒予以致命打擊,將其罰得血本無歸、傾家蕩產,從而使企業樹立起對專利的敬畏。因為專利法在2008年修訂時雖將法定賠償限額從50萬元提升到100萬元,但仍不具懲罰性質。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周三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去年專利申請再創紀錄,專利申請總數超過100萬項,超過美、日、韓三國專利申請數的總和。這其中的許多專利涉及到通信、計算以及醫療科技等方面的創新。
“中國專利申請的數量在全球范圍內排名第一說明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不斷上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也在不斷加強 ”,河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郭獻強23日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
“中國專利申請的數量雖然偏多,但質量處于偏低水平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專利的申請領域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延展,例如光學、半導體等申請數都很少,這也導致了中國專利的影響力還比較差?!惫I強說。